九月应重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要预防隐翅虫等虫媒疾病。
近期,国家疾控局公布我国新冠病毒监测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流行株中EG.5变异株占比呈上升趋势,从4月的0.6%增长至目前的71.6%,已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形成优势流行,我市新冠优势毒株也为EG.5变异株。9月开学在即,学生集中返校,易感人群大量聚集,易造成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人尽早接种疫苗;同时仍要做好个人防护。坚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密闭场所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D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类等。同时,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增强免疫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该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呕吐、腹泻、恶心为主要症状,儿童以呕吐多见,成人以腹泻多见。该病可通过食物、饮水、接触等多途径感染,普通人群易感。应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个人卫生。诺如病毒并不可怕,一周时间可自愈。
天气转凉,人们室内活动时间增多,开窗通风少,正是利于流感病毒滋生的大环境。流感是可预防性疾病,接种流感疫苗仍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佳手段。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均衡、适量运动、避免疲劳,在流行季可以佩戴口罩进行预防,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通过雌性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病后3-6天出现皮疹,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防蚊灭蚊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广大市民需保持环境卫生,清除室内外积水,防止伊蚊孳生,避免被蚊子叮咬。近15天有过登革热流行地区的旅居史的人群要做好自身健康监测,若近期出现了发热、皮疹、三痛三红(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和面、颈和胸部潮红)症状,需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典型病例表现为发热,伴手掌、脚掌斑丘疹或疱疹,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症表现。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病人的疱疹液、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如咳嗽飞沫)等感染,托幼机构在高峰期易造成交叉感染。我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构成以柯萨奇病毒为主,尤其是CoxA6占比较多。饭前便后、外出后、接触不洁物品后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流行季节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居室保持良好通风,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需定期进行清洗消毒。阳光充足时,经常带儿童到室外晒太阳,也可对家具物品如衣被等进行晾晒;如果患儿持续发热、呕吐、抽搐,合并神经系统、肺部、心脏等病变,应及时就诊。
隐翅虫又称为“影子虫”,秋季常见,有趋光习性,晚上常飞向有灯光的地方,学生晚自习的教室、寝室都是高危场所。隐翅虫素具有强酸性,接触会引起急性皮肤炎,有灼痛、脓包、糜烂等症状。若有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切勿直接拍打,此时应用嘴吹气将其赶离皮肤再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