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bet36体育在线-【官网直营网站】 @: > 部门公开信息 > 龙下乡 > 发展规划 > 工作计划

龙下乡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

访问量:

龙下乡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强基固本,持续筑牢底线

聚焦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扎实推进土地开发、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全力推进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耕地“非粮化”整改,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因地制宜灵活采取种植大户承包、村集体兜底、农户散种等方式,全面完成粮油生产任务。紧抓“巩固”和“衔接”两大重点,严格落实“三线并行”监测预警机制,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大整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等工作,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9户24人,实现全乡脱贫户和“三类人员”233户736人结对帮扶全覆盖、政策落实无遗漏。

(二)项目引领产业量质齐升

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绿色发展理念,全力以赴以项目建设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利用龙下优质山水资源,用工业化思维谋划了一批农业产业(含农旅)项目,明确以规模化并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大力推进产业项目招商和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现。市、县农业畜牧水产流动现场会先后我乡召开。目前,各产业项目正向质齐升上迈进同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和恬驿休闲农旅项目签约落地,川垇农旅综合体项目星级民宿将于年底建成运营,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新突破。

(三)规划先行乡村稳步发展

围绕“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目标,正在加紧编制龙下乡国土空间规划,初步完成6个村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持续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不断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配置。全力推动县道X877全线通车,加大新修桥梁、道路等项目资金投入,村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提升。大力推进县道X877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全南北”产村融合“最美路线”成效初显。持续巩固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加大圩镇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完成“八德”梨树下建设,积极推进上湖围仔建设,推动村庄建设由点带面展现新风貌。

(四)“三治”融合,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健全“村‘两委’-包片干部-网格长-网格员-联系户”五级联动组织体系,实现“政策落实+和谐治理”日常管理服务全覆盖。聚焦“文明六有”积极推进全域文明建设,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喜事管家、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不断深化以婚俗改革为重点的移风易俗,大力推行《龙下乡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明创建、典型评选等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紧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扎实推进“平安全南”建设

2025工作打算

(一)固成果、促振兴

坚决守牢防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体要求,深入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个到位”,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全力抓好教育、健康、兜底保障等政策落实,进一步巩固提升住房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举一反三抓好国考、省考评估反馈问题以及上级督导调研、县自查反馈问题整改。做好迎接国考、省考等年终考核的充分准备。全面推进“三业”提升,管好用好扶贫资产和帮扶资产,拓宽脱贫人员和监测对象就业渠道和增收途径,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持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在扎实推进耕地保护、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持续加大项目招商和建设力度,争取岁末年初新引进农业产业或农旅产业项目1个以上,尽快完成和恬驿休闲生态农旅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百万蛋鸡项目启动二期建设、淡水鲈鱼养殖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川垇农旅综合体星级民宿建成运营。充分利用龙下农业产业基础,全力打好品牌创建“组合拳”,抓好供“湾”产品培育,努力把龙下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

不断提升乡村建管水平。加快推进2024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建设,提前谋划好2025年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启动县道X878和老龙下大桥至黄坑口道路建设,努力打造“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的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盯圩镇建设、老旧房屋、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突出“治垃圾、治厕所、治污水、治村容村貌”等重点难点,用好“万村码上通”5G+数字长效管护平台,实现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二)抓改革、促稳定

深入推进全域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集市”“我们的节日”等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可参与可感受的活动中获得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加强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喜事管家、村民理事长等作用,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增强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主要内容的环保管控模式,强化环境保护硬约束,努力打造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生态龙下。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强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加强水源地巡保护和规范河库管理,加大企业污水排放监管力度。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突出抓好森林、耕地图斑整改工作,坚决杜绝非法盗采砂石行为。

继续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网格化管理,压紧压实信访工作责任,严格实行每月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继续做好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工作,深化非法集资专项整治,继续保持“零”发案良好态势。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三)提效能、促落实,

倡导大抓落实。坚持把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作为政府工作的“主基调”,大力倡导“定了就办、办就办好”。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增活力,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全域文明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改革事项。持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严格实行错时、延时、预约服务和“365天不打烊”机制,大力推行“五声工作法”,不断充实优化乡村两级帮办代办队伍人员力量,积极回应及认真办理各类民意速办工单,实现凡诉必应、凡应必办。

打造阳光政府。严格按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努力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紧扣政府信息“五公开”内容,遵循合法便民、依法规范原则,深入推广运用“政务码上知、服务码上办”,进一步促进法定事项、依申请事项、舆情事项全面、规范、及时公开。

弘扬勤廉之风。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把规矩立起来、让制度严起来,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常态化加强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继续深入推进弱势群体补贴发放、财政资金、农村集体“三资”等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完善一批规范的监督管理制度,推动形成干事且干净、干净加干事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