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bet36体育在线-【官网直营网站】 @: > 部门公开信息 > 龙下乡 > 发展规划 > 工作计划

龙下乡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一、2023工作回顾

(一)坚持抓项目优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投资2亿元的工厂化鳗鱼养殖项目三期已基本建成,现养殖量达700万尾。上湖竹制品加工完成转型升级,环保机制炭实现量产,年产值将超5000万元。鲈鱼养殖项目一期建成投产,预计年产鲈鱼30万斤,年产值达500万元。投资2亿元的百万羽蛋鸡项目已建成2间产蛋鸡舍及配套设施,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预计6月份投产。2023年种植早中晚水稻6370亩、油菜650亩、林下经济作物450亩。全年村均经营性收入达68.86万元,川垇村、龙下村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

(二)坚持防返贫促振兴,发展成果持续稳固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新纳入监测对象1028人,实施危旧房改造维修30户,争取各类资金1050万元实施民生项目20个,发放教育补助25.25万元,落实产业奖补53.7万元,新增农业产业振兴贷26135万元,落实公益性岗位104个。全乡“三类人员”2384人消除返贫风险,顺利迎接省级资金绩效年度考评和市级乡村振兴年终调研

(三)坚持聚民心办实事,发展基础持续夯实。努力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县道X877、山石高速出口便道以及山石、川垇、上湖等部分村组道路建成通车,群众出行条件大为改善落实低保、特困等惠民政策资金170万元。妥善应对暴雨山洪和低温冰冻等灾害,转移群众100余人次,疏通道路约4公里,清理淤堵河、沟1.5公里,发放冬春救助84511万余元,助销脐橙3万余斤,发放防寒物资60多件,清理整治山体滑坡等地灾点及隐患点30余处。

(四)坚持抓整治强提升,发展底色持续擦亮。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处、改厕77户,13个污水处理设施得到有效管护,川垇村省级水生态文明村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川垇村路前围美丽宜居示范点得到县委主要领导肯定,山石村梨树下、川垇村樟屋前等新农村建设点成效明显。持续加大对出店经营、乱堆乱放、卫生死角等不文明现象的整治力度,改造圩镇立面、防盗网3600余平米,街巷路面环境明显改善。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全力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大力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和低质低效林抚育,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护工作,生态环境持续巩固。

(五)坚持重治理保长效,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通过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树立先进典型等方式,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深入推进婚俗改革。定期开展文明集市、“我们的节日”活动,成功举办婚俗改革文艺演出和首届乡村春晚,文明新风悄然形成。全乡低彩礼4对、零彩礼3对;7人荣登全南“身边好人榜”,其中黄珍入选赣州市“身边好人榜”;1人入选全省移风易俗“五个100”先进典型。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积极调解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重点信访问题20余件,连续4年未发生电诈案件,河田村荣获“全市无非法集资示范村”称号。

(六)坚持强思想硬作风,发展保障持续强化。坚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开展“提素质、改作风”专项行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树立习惯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公车管理、办公用房、公(商)务接待等管控更加规范。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一)聚力巩固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抓好易返贫致贫人口常态化监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情况,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用好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残疾补助、孤儿及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等政策,全面保障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做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和扶贫项目资产长效运行、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开展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境内损坏道路、灌溉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力争取实施黄坑至老龙下大桥等道路改造提升项目,加快推进桃江川垇段防洪工程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紧推进全南北高速出口加油加能站等打基础、管长远项目建设,着力提升龙下发展要素保障水平。

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充分用好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探索用好“强村振兴贷”、国企与乡镇双向帮扶政策,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推进强村带弱村模式,把川垇村、龙下村打造成为经济强村,力争每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定在30万元以上,村均达50万元以上。

(二)聚集产业项目,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全面保障粮油生产。落实种植主体,高标准完成全年水稻种植任务6300亩、油菜850亩,确保粮油生产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结合实际加快完成今年油茶种植和改造任务750。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力度,稳定增加粮食耕种面积。加强田间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粮食产量。

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对溪石斑、鳗鱼、鲈鱼养殖基地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对虾养殖基地项目落地,并积极引导支持鳗鱼、鲈鱼等养殖向预制菜、深加工领域发展,做大做强龙下特色水产主导产业。全力协调推进百万蛋鸡养殖基地项目建设,确保6月底前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并投产。大力发展中草药和林下经济产业,推进紫苏、血通菜等中草药扩大种植面积,服务好花露寨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推动艾草种植形成规模。加快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推进枫溪星级民宿、鱼宴农庄、泳池、路亚钓场等建设,争取上半年建成运营。

持续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利用龙下优质山水资源,整合土地、房屋等资源,积极盘活低效乡村集体资产,科学谋划包装一批产业项目,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建立完善“全员招商”工作格局,充分发挥龙下在外人才优势,广泛发动收集招商信息,加大精准外出招商力度。年内引进农业产业项目或农副产品加工项目2个以上,引进乡村旅游项目1个以上。

(三)聚焦生态宜居,全力打造和美乡村

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分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源头治理,协同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督促落实好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高速出口和县道X877沿线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高标准打造上湖围仔示范点,推进乡村环境从基础整治向品质提升迈进

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主要内容的环保管控模式,强化环境保护硬约束。继续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强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加强水源地巡察保护和规范河库管理,加大企业污水排放监管力度。突出抓好森林、耕地图斑整改工作,坚决杜绝非法盗采砂石行为。严格落实禁渔期禁渔令,严厉打击非法网鱼、电鱼、药鱼等行为。常态化做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在秸秆综合利用上下足功夫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美丽圩镇建设,加快完成圩镇背街小巷改造提升、防盗网改造等建设,争取尽快实施圩镇污水管网、垃圾回收站、停车场、运动场等补短板、强功能项目,不断完善圩镇市政功能。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极盘活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民居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和产业用地需求,因地制宜提升村庄风貌。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坚决杜绝超高超大、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年内争取完成至少1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2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点。

(四)着力和谐稳定,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开展党员帮扶全覆盖、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等工作,严格实行每月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继续做好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工作,深化非法集资专项整治,继续保持“零”发案良好态势。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数“智”乡村平台,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燃气、消防、果园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的治理管控,抓实防汛、防溺水、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加大法律知识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加强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增强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深入挖掘宣传“道德先锋”“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深入推进婚俗改革,旗帜鲜明反对高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引导广大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形式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每月常态化开展“文明集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可参与可感受的活动中获得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深入挖掘龙下火炬亭等背后的红色故事,讲好龙下红色故事,提升龙下红色文化影响力。坚持农民群众唱主角,积极推动组织开展乡村春晚、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着重作风效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树牢政治立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主动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将对党的忠诚体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行为的规范上。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巩固、拓展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效。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行使政府权力、履行政府职责。严格履行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法定程序,做到依法、民主、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政府决策公开、执行公开、服务公开、管理公开。继续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

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提素质、改作风”专项行动,大力弘扬“严实”的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村干部执行力,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政务督查、效能检查和绩效考核,坚决惩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不断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作风

恪守廉洁底线。强化习惯“过紧日子”思想,严格预算刚性执行,确保“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只降不升”。深化廉政风险管控,加强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全程管控和监督,大力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切实维护政府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