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组织建设,推动党的建设全面过硬
将党史学习纳入乡党委中心组、党员大会固定议题和每月“学习日”学习内容,浓厚学习氛围;着力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有效着力点,今年以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民生实事清单共收集94项民生实事,并已全部办结。根据县委统一安排部署,严格换届程序,严肃换届纪律,圆满完成6个村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选举出新一届乡党政领导班子,切实选优配齐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筑牢战斗堡垒。认真履行党日活动、党员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积极创建创评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抓好党员发展关,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今年共发展党员16名;广泛开展党内关怀活动,进一步深入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7万余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74万余元,全部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十万元以上,其中今年定的“1+1+N”模式下的强村川垇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到50万元,造血能力逐步增强。聚焦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7次,通报2起3人次,提醒谈话4人次,发出履责提醒函3份;不定期督查乡村干部作风5轮次,对乡村干部进行廉政谈话7人次;切实加大党员干部酒驾醉驾违法违纪行为处置力度,立案查处4起4人,有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人民至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疫情防控阻击战
持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精准防返贫工作上发力,截至目前,全乡脱贫户共计210户684人,三类人员24户94人,实现应纳尽纳,全部落实脱贫人群跟踪帮扶。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三类人员落实政策扶持,落实产业奖补261户次共计16.05万元,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97人。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做好入境人员、高风险地区等疫情重点地区返乡人员摸排和报备工作,严格落实重点人群管控,发现并及时隔离重点地区人员3人,居家监测18人。加强对各超市、行政村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检查,坚持严防死守、精准防治。加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宣传力度,积极落实疫苗接种工作,9月疫苗接种攻坚行动中,率先完成疫苗接种任务,任务完成率达到114%,在各乡镇排名第二,切实帮助群众建立免疫屏障。根据实际,配齐各村防疫物资,组织乡村干部、卫生院、群众代表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演练,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疫情防控意识。
(三)聚焦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发展。
落实蔬菜种植主体,完成蔬菜种植381亩;深入实施粮油扩面增产行动,完成早中晚稻种植6480亩、冬种油菜430亩。完成种植油茶任务69.5亩,完成低质低效林封山育林任务1490亩;完成退耕还林森林抚育任务193亩,完成人工杉木林森林抚育100亩;新增签订天然林保护协议面积1252.3亩。依托桃江、森林、潭湖等优质自然资源,申报实施罗坑垂钓中心项目,谋划推进罗坑美丽乡村+民宿建设点项目,建设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民宿酒店、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景区景点,建设“活力乡村”。依托火炬亭、山石农民暴动旧址、玛瑙坝农民协会旧址等红色资源,按照省委组织部提出的红色村建设“441”规范要求,邀请赣南师范大学教授团队,着力打造红色名村。
(四)聚焦基础设施,推动乡村风貌不断提升
启动县道X877升级改造工作,完成15.8公里放线任务和征拆前期准备工作。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投入1083万元,有序推进高速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投入60万元,完成邓屋、高铁安置点新农村建设;申报资金231.4万元,实施罗坑美丽乡村+民宿建设点;申报资金200万元,打造河田茶山示范村;投入120万元,实施圩镇农贸市场提升改造项目;投入613.13万元,实施到户项目20个,非到户项目25个,产业项目2个,产业项目资金占比54.84%。持续深入推进危旧“空心房”拆除工作,把拆除“空心房”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激发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完成“空心房”拆除9461.36㎡。全面落实河长制,做好巡河记录,全年清理河道垃圾达500余立方,制止河道乱采沙行为20余起。
(五)聚焦民生福祉,推动社会持续和谐稳定。以保障和服务民主为主线,做好城居保征缴工作,城居保征缴工作持续排名前列,累计发放低保救助等各类优抚金184.6万元。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和乡风文明行动,全乡7个图书室免费对外开放,开展“送戏下乡”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共20场次。持续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管控工作,全乡共排查矛盾纠纷183起,调处183起,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推动“双提升”工作。维修改造乡武装部“两室一库”,配齐村级民兵连部“两室一库”,加强乡村两级武装力量。持续深入推进消防、建筑、交通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乡村综合实力不强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实现追赶跨越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二是人居环境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群众参与度不高,短板和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效益、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成效不明显;四是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亟待升级改造;等等。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乡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抓手,抢抓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大广高速复线和寻全高速小江连接线开通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整体提档升级,拉开圩镇开发建设框架,主动谋划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布局,为着力建设“三产融合发展、基础完善提升、红色主题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精品乡镇,争当赣南乡镇经济发展排头兵,努力打造全南北大门全新形象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推动产业发展为先导,谋划产业旺乡新思路
进一步谋划推进乡村产业布局。依托我乡生态资源、自然资源等优势,加快川垇村生态养殖及乡村旅游综合体、河田村罗坑休闲垂钓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竹制品制造及其废料综合利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鳗鱼养殖、果品加工等项目落地并开工建设,推进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形成效益。加快完成龙下火炬亭及群众路线教育基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完成项目主体框架建设,结合山石农民暴动旧址、玛瑙坝农民协会旧址等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利用好房前屋后闲置地块和河滩、林下等土地,引进合作客商和厂家,因地制宜引导发展马蓝、草珊瑚、野菊花等中草药种植产业,条件成熟后发展中草药加工产业。继续大力扶持黄精、脐橙、鹰嘴桃等产业发展,推进蜂蜜、竹筒酒、酸枣糕、冬笋等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及富硒产品认证,利用电商、直播等载体创优平台、开拓市场,让bet36体育在线-【官网直营网站】 @: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区、走向大湾区。用好用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利益链接机制,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等模式,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文章,带动广大村民发家致富。
(二)以提升环境整治为突破,绽放生态靓乡新形象
坚持规划先行理念,正式启动圩镇建设,加快圩镇背街小巷整治,有序推进圩镇及周边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生态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配套。加快罗坑、茶山建设点建设,加快高铁高速沿线可视范围内剩余自然村组整治力度,强化长效管理,建设“全域风景、步步皆景”的美丽宜居村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严控农民建房,加强风貌管控、引导和塑造,重点打造高速出口山石梨树下、川垇路前围等美丽乡村。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管控农业面源污染,以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为契机,申报实施一批乡村污水处理设施。
(三)以夯实基础设施为目标,开启以路兴乡新途径
牢牢抓住大广高速复线、寻全高速小江连接线交汇互通并将在龙下设立高速出口的历史性机遇,奋战10个月,加快推进县道X877、X878升级改造工程和村组道路修复,全面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龙下乡圩镇河段生态修复治理,拉开圩镇开发建设框架,积极融入赣州中心城区1小时和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生活圈,北上争项目、南下引企业,努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乡镇。
(四)以加强基层党建为统领,激发党建强乡新活力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深化基层党建“三化”和廉洁龙下建设为主抓手,推动思想政治、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全面发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大力推进“减证便民”。带头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过“紧日子”思想,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在对党忠诚、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基础上主动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