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bet36体育在线-【官网直营网站】 @: > 部门公开信息 > 龙源坝镇 > 工作动态 > 政务动态

龙源坝镇丨闲置资源 “变形记”,竹林开启村富路

访问量: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龙源坝镇坪山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自身生态资源优势,聚焦闲置竹林,创新性地探索出“高标笋用林”特色产业项目。通过科学谋划、有序推进,成功将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价值双提升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一、精准把脉:破题闲置资产,“死竹”变“活竹”

坪山村的古潭背夫坑片区坐拥连片竹林550余亩。然而长期以来,该片竹林因与天龙公司存在权属争议,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大量山林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在农村三资监管的大环境下,2024年,龙源坝镇积极作为,主动盘活闲置资源。镇党委联合天龙公司,邀请林业专家进行了3轮实地勘察。经考察发现,此地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与酸性土壤,为竹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具备打造优质竹笋基地的自然优势。最终,双方决定搁置权属争议,以国企联村的模式,共同开发“高标笋用林”特色产业项目。

二、科学施策:打造高标笋用林产业链

经过深入考察研究,龙源坝镇决定在坪山村古潭背夫坑片区启动“高标笋用林”项目建设。一期工程主要对竹林进行优化,砍伐淘汰树龄超20年的老竹以及病竹,保留5至8年的优质母竹,将每亩竹子密度控制在120至150株,以此增强竹林的透光通风性,推动竹林更新换代。二期工程则侧重于竹林的高标准管理,精选雷竹、高节竹等高产笋种,着力打造集产竹、产笋于一体的高效竹林。

三、多维效益:生态变现书写共富答卷

从“闲置老竹林”到“共富聚宝盆”,坪山村成功让“死竹”变“活竹”,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优秀范例。未来,龙源坝镇将为全镇辖区内的6万亩竹林继续谋发展,谱写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精彩篇章,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